Ethiopia Washed Yirgacheffe Banko Gotiti G1 – Alemu Bukato
檸檬皮的清新乾香氣、佛手柑、荔枝和水蜜桃的甜美氣息交織而成。啜飲檸檬卡士達、佛手柑與水蜜桃風味為主軸,伴隨著荔枝和雞蛋花的細緻香氣。
國家 | 衣索比亞 |
產區 | Yirgacheffe |
海拔 | 約1850~2100公尺 |
處理方式 | 水洗 |
品種 | 原生種 |
果丁丁處理廠 – 阿利姆布卡托小農 (Banko Gutiti- Alemu Bukato),與我們所引進的果丁丁合作社,可以說是耶加雪菲產區的天涯海角之最,沒有之一。一南一北,靜靜地座落在整個耶加雪菲產區的東南角,守護著耶加雪菲產區最後的淨土。
位於整個廣義耶加雪菲區中可以說最精華的區域,也就是Gedeb區域(如果是以ECX的產區分類,則屬於科洽雷Kochere)。Gedeb位於耶加雪菲的東南角落區,從耶加雪菲鎮一路南行約50公里,海拔從耶加雪菲鎮1,850m直上至處理廠已經來到2,030公尺,已可以說是整個耶加雪菲最高的區域。咖啡人往往以歌迪貝(Gedeb)稱呼這個區域,主要是因為這個區域最大的城鎮中心就以歌迪貝(Gedeb)為名。到了這裡,可以說已經到了最深遠的地帶,再往前行不到十分鐘,就會抵達沃卡(Worka)了,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沃卡合作社就在這裡。不過,要抵達果丁丁,仍需繼續前行將近三十分鐘的車程,直到整個耶加雪菲產區的最東南角,說是天涯海角還真不為過,不管是果丁丁私有處理廠阿利姆布卡托還是果丁丁合作社,離耶加雪菲的邊境,都只有數百公尺之遠而已。
在耶加雪菲成名十數年之後,尋找那初見耶加雪菲的風味感動似乎越來越困難,或許是地力有些不再隨心所欲,或許是成名之累。世界各地巡豆師的獵豆眼光漸漸從耶加雪菲移向科洽雷(Kochere),接著是歌迪貝(Gedeb),沃卡(Worka),整個流轉的方向都指向了偏遠的南/東南角落,這個區域也是小編心目中的最後一塊淨土。
本次帶來的私有處理廠果丁丁-阿利姆布卡托,為日曬及水洗雙重奏批次。傳統日曬工法處理過程為農民將咖啡漿果送至處理廠後,直接鋪上非洲式棚架日曬2-3個星期,期間會將未熟的漿果人工挑除,並仰賴有經驗的工人定時翻攪,日曬完成後去除果肉與豆莢(羊皮層),儲存在倉庫待水份降至11-12%後才做出口。水洗過程則是利用刨除機先將漿果的果皮/果肉去除後,靜置於發酵槽內1-3天至果膠層分解(時間長短視當地溫濕度狀況而定),接著帶殼豆會通過水洗渠道刷洗30-60分鐘,此時透過渠道設計配合水流沖刷,可將比重低、品質不佳的豆子去除,再將品質優良的帶殼豆放置於非洲式棚架乾燥約14天,乾燥完成會先儲存於處理廠的倉庫中,出口前再將帶殼豆運往Dry Mill (乾處理廠)去殼,並通過異物去除、去銀皮拋光、重力篩選、色選等一連串繁複的篩選過程,最後才裝袋出口。
水洗果丁丁村豐富多汁及馥郁花香的酸甜風味,每當在杯測桌上盲測衣索比亞的咖啡時,來自耶加雪菲東南邊、地處偏遠的沃卡/果丁丁微產區總是能引起我們的好奇與注意,品質也從未令我們失望過。除了高海拔與環境優勢,親自造訪後發現他們在處理工法上也很用心,一床床棚架上的日曬漿果未熟豆比例比大多數處理廠低很多,棚架上透氣網布的選用、曝曬漿果的厚薄度等也都相當講究,這些看似平凡的小細節,卻能大大地影響品質好壞與杯中風味。產區的先天優勢加上精細的處理工法,造就了這個微產區的與眾不同。
by Pebble
品名 | 衣索比亞 水洗 耶加雪菲 G1 果丁丁村 阿利姆布卡托小農 |
Ethiopia Washed Yirgacheffe Banko Gotiti G1 – Alemu Bukato | |
重量 | 如包裝所示 |
烘焙地 | 台灣 |
商品保證 | 我們提供您新鮮烘焙咖啡豆,當您收到商品時 若發現有 任何磅數短少,請撥打《福璟》客服專線 02-2953-3122; 商品一經拆封,恕無法辦理退貨,敬請見諒! |